知名導演王小棣到亞洲大學演講!

張貼者:2016年3月20日 清晨6:56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6年3月20日 清晨6:57 ]

2015-10-23

台中市「百師入學」活動邀王小棣導演分享拍片心得,勉勵同學不怕失敗,認真學習人生。

圖說:知名導演王小棣老師演講時說學逗唱,相當精采,贏得不少掌聲。

台中市「百師入學」活動,今天再次到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登場,繼詩人吳晟之後,邀請知名導演王小棣分享拍片心得;王小棣老師說,她重視底層的心聲,明白失敗的特質,「所有失敗的淚水都會成為養分,所有的勝利都是一種利他哲學!」每個人生命中都有自己的故事,說的是自己的人生;要常常看到別人的苦處,認真學習人生,這樣才能會讓生命更豐富,人生道路站的更穩、更清晰。

王小棣導演從《台北今天少一桶豆花》短片談起,該片以極短篇的方式素描賣豆花小販某日發生的一件小事。她指出,每個人生活在台北市的經驗都不一樣,都有不同的故事,她希望透過寫實的影片,縮短觀眾與創作者的距離,就像賣豆花的簡先生,為了養活一家九口,無言的工作,他的一生,也像一桶豆花,壓榨著自己,扭曲、變形卻實際地生活在繁華的台北市。

王小棣老師有感而發說,這個社會許多生態是並行生存的,但福利資源,多數提供給上層社會;我們可曾把眼睛往上抬,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洗臉的一桶水、搭乘的一輛公車,都不應該是一種理所當然地獲得,也不應該是操控在某一種特定的族群中。

王小棣老師談到拍《大醫院小醫生》時,有新生演員問她:如何演出導演要的感覺? 王小棣老師回答說,演員要先設身處地了解故事中的劇情、人物和腳色設定,才能演得好。

圖說:知名導演王小棣老師演講後,在場的亞大學生反映熱情、踴躍發問。

「還有那一個故事,是想拍,但還沒有動工?」通識中心主任黃淑貞提問,王小棣老師答說,要拍的還很多,但很多戲都要長時間累積蒐羅資料,才能夠完成一部好的作品。

心理系林佳萱同學請問:聽完別人的故事,等到自己去做時,有時問題會重覆,再犯錯誤,該怎麼辦?王小棣老師回應說,其實進步有時候會往後退兩步,但是會看到另外一條路,我們轉著轉著…會緩慢的進步。假若是寫劇本遇到的困難或太天馬行空時,需要下功夫去琢磨,要多做功課,更要學習古人的智慧,就像她最愛閱讀的《天工開物》一樣,需要多看、多讀、多閱歷,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才會有良好的學習成效。

圖說:知名導演王小棣到亞大演講,與台下同學互動熱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