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首場「文學嘉年華」講座!

張貼者:2015年12月5日 清晨5:44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5年12月5日 清晨5:45 ]

2015-10-15

通識教育中心邀請洪蘭教授開講,洪蘭:閱讀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的原動力是好奇心!

圖說:知名學者洪蘭教授蒞校演講,暢談「從大腦中談閱讀與創造力」話題。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今(15日)天舉辦「文學嘉年華」講座,首場邀請知名學者洪蘭教授蒞校演講,針對「從大腦中談閱讀與創造力」話題,從人類腦中的海馬迴區塊談起,她說,大腦的神經連接不停在改變,會隨著年齡的成熟而變化,在腦中持續產生新的神經元;因為大腦會不斷得接受刺激,我們才可以透過閱讀的機制,將別人過去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生命體悟,運用生命的有機體,去學習無限的知識。

首場「文學嘉年華」講座,由校長蔡進發主持,蔡校長指出,洪蘭教授多年來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還有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用和推廣,這幾年,洪蘭教授目前除了致力於腦神經的研究,也自掏腰包奔走於台灣各大小鄉鎮演講,推廣身教與閱讀的重要性,強調閱讀習慣需要從小養成,從基礎學習,經由生活中細微的觀察 將書本內的知識轉化成生命的能力。

洪蘭教授指出,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和,你過去的經驗造成現在的你,然而碰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放下,現在在學校做什麼樣的人沒關係,「分數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出了社會,想要做什麼樣的人,因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透過學習,促使神經迴路的改變和強化,才可能觸類旁通。

洪教授強調,閱讀是創造力的基礎,閱讀使神經連接茂密,提供了創造力所需的神經機制,閱讀也可以改變大腦,因為背景知識不同,解讀也會不同。就像文盲與識字者的大腦結構不同;甚至不同的器官所反映出的實際情況也不同,眼睛看字一分鐘可達668字,而嘴巴說話最快一分鐘只能250字。閱讀很重要,「作者花了一輩子時間,寫成一本書,你只要花了兩小時讀完,等於站在巨人肩膀看得更遠!」,換言之,透過閱讀、教育,是可改變貧窮。

圖說:亞大校長蔡進發(右)致贈禮品,感謝洪蘭教授蒞校演講,分享關讀與創造力的心得。

「大腦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洪蘭教授說,神經只要經過一次的連結,腦中看過的事物,五年內都不會忘記,也說明文字的力量以及「閱讀」的重要性。該如何評估與培養創造力呢?創造力來自思考的彈性、原動力是好奇心,創意更是一種超強的聯想力,創造的定義,則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情!」,所以即使經驗會受到時空的限制,但是文字能超越時空的限制,使思想無遠弗屆。

亞大人社院院長陳英輝提問,台灣推動外語學習遭遇到一些阻力,對於母語的影響深刻,多語學習在台灣並不理想,請問對於從幼兒園便開始學習母語,這對外語的學習成效是否會有影響

洪蘭教授回應說,第二語言的學習需要有學習環境,需要跟人對話,廣泛的接觸便會有好的學習成效;7歲之前的語言接觸是很好的關鍵時間,其中包括耳朵的敏感度,學習成效會更好;即使沒有像國外一樣的環境,也可以藉由培養訓練成良好的語言品質。

洪蘭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也是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她擅長用腦神經的發展來分析心智行為,並藉此與心理學結合應用在教育上。譯有美國心理學家Steven Pinker的The Language Instinct《語言本能》以及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所著Thinking, Fast and Slow《快思慢想 》等書。

圖說:校長蔡進發主持主持首場亞洲大學「文學嘉年華」講座。

圖說:洪教授強調,透過閱讀、教育,是可改變貧窮。

圖說:亞洲大學「文學嘉年華」講座,首場邀請洪蘭教授開講,洪蘭:閱讀是創造力的基礎,創造力的原動力是好奇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