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1 邀請清大簡禎富教授、資策會洪春暉主任及亞大許健教授演講,暢談大數據帶來的商業價值。

圖說:亞大半導體實驗室負責人許健教授以「超越摩爾定律的技術發展」為題演講。
|
經濟部工業局到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舉辦智慧電子學院學員交流活動,邀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簡禎富、資策會主任洪春暉及亞洲大學半導體實驗室負責人許健教授演講;國內大數據權威簡禎富教授建議,企業應該將重點投資在資料擷取和整理的苦功,這些系統整合和資訊匯流的功夫如同下水道工程,雖然不明顯,但是卻是重要的基礎,面對先蒐集資料或先選擇資料方向的問題;這與層級有關,若是基層的作業人員,蒐集資料是首要工作,對於高層決策人員,選擇資料方向便是首先思考的重點。
簡禎富教授是以「工業3.5大數據分析、數位決策與智能製造」為題演講指出,在全球數位資料量以10倍速增加下,各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莫不積極投入大數據分析的研發,以挖掘出其中的無限商機,建立領先群雄的競爭優勢。美國白宮在今年5月發表的大數據白皮書中,即將資料定位為未來的新石油,並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擁有資料的規模、靈活性和解釋運用的能力將影響國家力量;德國提出「工業4.0」做為德國未來發展戰略,結合產官學研推動相關計畫,強調整合虛擬和實體的系統,特別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及智慧製造等技術。大數據雖然是國內外都很熱門的議題,但先進國家提出的戰略是和它們既有的核心能耐和具備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有關。
「大數據分析的軟硬體工具進步日新月異,因此,不用太執著於特定工具!」簡禎富教授說,由於百家爭鳴,分析工具與產品勢必不斷降價,加上運算速度也不斷進步,一開始就花大筆費用在此,雖然顯而易見,不見得是最好的投資;不過,大數據分析和運用應該是問題解決導向的,並非僅是導入一個活動,舉辦讀書會即可,企業應該關注的是分析人才培養與組織的再造,企業若要發展這類能力,首先須推動決策流程再造,創造能夠培育具獨立思考的環境與能夠分析實際問題的人才。換言之,這樣人才不是靠少數的「資料科學家」就行了,而是要有不同角色分工的團隊,既不能像管生產線的方式管理他們,但也不能讓他們和生產線脫節。
資策會主任洪春暉以「物聯網時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用與展望」為題演講,他說,物聯網跨領域應用興起,產品必須整合多項技術,對關鍵零組件業者來說,擁有多項技能力,將有助於異質系統的整合,預測短路精內產業將加速進行智慧財產權的申請,以及技術團隊的併購。對聯網聯應用與產品而言,硬體規格已非清費者考量的主因;該產品如何更有效的幫助消費者自我管理、控制健康、串連社群、遙控裝置、節省能源、節省時間,才是吸引消費者採用的要素。
亞大半導體實驗室負責人許健教授下午另以「超越摩爾定律的技術發展」為題演講,分享如何利用元件物理及模擬技術,協助產商訓練培育人才,他指出,未來半導體產業,將進入技術整合的研發,包括將數位、類比、高壓、生醫技術等整合,要開發此一技術,必須瞭解元件物理及技術與製程的整合模擬工具。
參與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研習活動的50多位半導體業者與主要幹部,今天下午除了參觀亞洲大學半導體實驗室、雲端計算中心,還到中部科學園區參觀高效能智慧綠色廠房─台積電中科15廠。

圖說:亞洲大學副校長陳良弼到場致詞。
|

圖說:清華大學簡禎富講座教授是以「工業3.5大數據分析、數位決策與智能製造」為題演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