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0
北京大學資訊學院10位台籍學生,到亞洲大學半導體實驗室取經,與本地生、印度碩士生進行高壓元件學術與模擬交流。

圖說: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攻讀碩士的台灣籍學生與亞大本地生、印度碩士生在亞大半導體實驗室合影。
|
10位到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攻讀碩士的台灣籍學生,寒假到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半導體實驗室取經,他們與亞洲大學本地生、印度研究生進行高壓元件的學術與模擬交流,畢業台北科大的台籍北大學生賴秋仲說,亞大半導體實驗室負責人許健教授受聘到北京大學授課,他的專業與實務經驗令人折服,「沒想到亞洲大學竟有如此獨特的教學環境!」
亞大半導體實驗室負責人許健教授指出,這10位台籍學生分別畢業於台北科大、東海、銘傳及聯合大學,目前分別就讀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半導體組、集成電路設計組;上學期起,他受聘到北京大學教授(微電子元件) 兼課,受到北大師生仰目,台籍學生 希望利用寒假返台期間,可以抽空到亞洲大學學術研究,校方也全力促成此事。
寒假期間,這10位台籍學生來到亞洲大學半導體實驗室參觀、學習,後來表明願意留下,與亞大本地碩士生、印度籍研究生進行高壓元件的學術與測量分析模擬交流,亞大半導體實驗室楊紹明老師說,未來 將學習如何藉由論文及專利研讀方式,再輔以電腦輔助模擬軟體(T-CAD) ,瞭解半導體元件的製作流程與特性,進而研發新結構的高壓高功率元件,展開為期兩週緊密課程。

圖說: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攻讀碩士的台灣籍學生,到在亞大半導體實驗室交流、學習。
|
「跟著許健老師磨劍,才見真功夫!」台北科大畢業的北大研究生賴秋仲同學說,目前對於半導體產業領域,僅瞭解書本上專業知識,在北京大學曾受教於許健老師教學,認為許健老師在半導體產業有豐富的經驗及歷練,決定利用寒假留在半導體元件模擬實驗室學術交流、學習,印證所學的專業知識。
家住苗栗、聯合大學畢業的北大研究生劉春煜指出,過去所學都是理論,就像是紙上談兵,亞大許健老師有一套訓練學生的方法,可以學到實務的東西,且跟印度籍學生、台灣研究生切磋學習模擬半導體高壓元件製程及特性等,也是很寶貴經驗。
亞大半導體實驗室是很獨特的學術團隊,研發「非摩爾定律」產品技術,即類比、功率、高壓的元件物理及創意設計,先後受到台積電、世界先進、新唐科技等電子大廠獎助委託研發及產學合作;3年來,該團隊已培養40多位國際科技人才,發表60多篇國際期刊論文,不論就業、升學都有傑出表現,如2010年畢業、印尼籍的胡托姆到德國深造,2012年獲歐洲最佳年輕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還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要求用在教材上網,2014年更獲德國布朗史威格科技大學最佳博士畢業生獎。

圖說: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攻讀碩士的台灣籍學生與亞大本地生、印度碩士生在亞大半導體實驗室合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