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4 吳院長強調貨幣政策的預測與實施,對經濟成長、民間消費扮演重要角色!
圖說: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在亞洲大學演講。
|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管理學院10月22日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演講,他表示,貨幣政策的預測與實施對於經濟成長、民間消費、失業率以及物價預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面臨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莫不極力尋找最適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控制通貨膨脹以及降低失業率。
吳中書院長強調,美國政府2001年在科技泡沫(Dot Com Bubble)之後連續大幅降息的動作並且從2003年6月之後維持1%的低利率,的確對美國景氣回復有相當大的幫助。
吳中書院長以「金融海嘯後政府政策之省思」為題,22日下午應邀在亞大管理學院會議廳演講,吳院長分析近年來美國貨幣政策成效及歐債問題所引發的財政議題,再以美國幾個重要的景氣循環與貨幣利率政策的關連性進行闡述。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機構NBER分析此次景氣循環的波峰為2001年3月,波谷為2001年11月。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卻從6.5%陸續調降為1%期間長達3年7個月。吳院長認為利率調降的時間點而言相當精準,但難以判斷美國聯準會是根據何種資訊來調降利率。
吳院長也提到貨幣政策,除了利率資金成本的概念外,也可以從貨幣供給量的層面著手進行。2009年3月,美國聯邦政府在利率無法再進一步調降的情況下,為了降低經濟下跌風險以及提供市場流動性,宣布收購75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型證券(agency mortgage-backed security)並且維持此類債券總額達1.25兆美元。該項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確發揮支撐金場與經濟成長的功效。
吳院長強調,在經濟尚未有效復甦,財政赤字缺口無法透過稅收有效消除之下,各國政府需要考量財政政策與經濟結構的關連性,適度控制國家的債務比率,尋找更穩健的財政政策。 「全球寬鬆貨幣與刺激財政政策對國際經濟動能產生一定程度的提振作用!」吳院長認為,各國政府需要權衡政策實施後所付出有形或無形的成本,也需要考量如何抉擇長、短期貨幣政策以及其退場機制。

圖說: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右)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中)及副校長張傳章(左)共同主持座談。
|

圖說: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左)贈送禮品給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
|

圖說: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和亞洲大學管理學院的師生大合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