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 教育部參事遲耀宗應邀到亞洲大學演講,遲參事表示:大學國際化已成為國際性的趨勢與潮流。

圖說:教育部參事遲耀宗應邀到亞洲大學演講。
|
教育部參事遲耀宗10月13日應邀到亞洲大學演講,他說,大學國際化已成為國際性的趨勢與潮流,其中,以已開發國家為甚,亞洲大學在國內各校當中,算是國際化的先趨,不過,面對大環境少子化的衝擊及影響,更應順應潮流,量財量力,精進國際化業務。
「國際人才培育已進入產業化及商業化的時代」遲耀宗參事13日上午以「大學如何國際化」為題演講,談到人才培育話題,他說,人才培育的兩大區塊在歐美先進國家已至為明確,一是國內人才培育,二是國際人才培育,以澳洲為例,已開發國家中以教育為最有價值之輸出產業的趨勢,就澳洲而言,國際教育不僅是一項商品,也不僅是一項輸出市場,是重新思考國際教育意涵及加深合作與永續國際教育發展的時刻,臺灣的大學校院應該了解此潮流與趨勢。
遲耀宗參事強調,大學國際化的平台建構,應從基本面出發去檢視,以符合各校教學及研究體質與特色做為推展的起始考量,大學排行榜雖非完美方式,卻可指出大學在全球間的相對應夥伴大學。
遲耀宗參事鼓勵各大學校院提升教學品質、提升及擴大教師英語授課的能力並由横向(例如:國際事務處、學務處等)及緃向(例如:各學院、各學系等)方面強化校內國際化體系的建構與功能;他認為,參考別校的做法與成效,可以當作他山之石,或與他校建策略聯盟,更能截長補短,互通有無,推動國內社區國際化也有利於學校提升品牌。
針對國際生的部分,遲耀宗參事表示,學校應該建構以服務為導向一條龍式的國際生輔導管理體系,可使學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有利學校擴充生源及加速國際化。
遲耀宗參事建議學校量財量力,篩選國際教育市場,切入有利的國家與區塊進行耕耘並以十大一如,鼓勵學校完善教師面、學生面、資源面各大面向,進而達到邁向頂尖大學的目標,更以「要如何收成,先看要如何耕耘;要如何耕耘,先看要達到何種收成」為結語與本校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