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I AM a creator」國際時尚講座,邀請比利時品牌I AM創辦人Sven Bullaert設計師,分享創意發想。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時尚設計學系10月23日舉辦「I AM a creator」國際時尚講座,邀請比利時品牌 I AM創辦人Sven Bullaert設計師蒞校演講,將自身的文創經驗,發想創意,設計品牌等與亞洲大學時尚系學生分享。他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不要在乎失敗,「多分享創意,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創意。」
Sven Bullaert設計師演講時,率先教導與會學生,透過冥想與調節呼吸,在寂靜中沉澱心靈,讓諸多想法與感覺如天上的浮雲般流逝,打開自己的感官,感受當下,感受自己的內心。
Sven Bullaert設計師接著邀請同學上台進行創意發想,請學生挑選一件生活上的產品,並列舉出產品優、缺點或是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材質、尺寸、外觀、功能等,讓自己回歸到原點,學習小時候常會問的「為什麼?」,不要被既有的想法給侷限住;透過心智地圖的結構模式引導出一連串的創意發想,想法、點子就像網路的結構一樣,是以點的方式進行傳遞。
Sven Bullaert設計師再請另一位同學上台,也挑選一件生活上的產品,練習如何將這兩種產品互相結合其特點,進而創造出新產品;再請同學透過冥想與呼吸練習幫助放鬆,想像一年後的自己,正為一年前設計的產品已在夢想中的店面販賣,想像產品是怎麼擺放?什麼顏色?材質?外觀的印刷?後來又邀請善於繪畫的同學繪製出來,這是整個設計發想過程中最重要的時刻,希望同學在一連串的演練過程中,如何在短時間之內發想與設計出好的產品,在遇到設計瓶頸時如何突破。
「保持健康的身心,能讓創作啟發更敏銳!」Sven Bullaert設計師強調,早期飲食每餐必大魚大肉,慢慢改為全素、戒酒,學習打坐、瑜珈,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對生活周遭的感官更靈敏,他認為每個人頭上都會有個雷達,身體狀況好,接收的雷達就會好。
他表示,比利時跟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台灣更早經歷全球化的風潮,無論是在政治以及產業外移的問題,積極轉型與改變,值得正在發展文創設計產業的台灣借鏡,比利時的年輕人大多自行創業,發展品牌,為自己開創人生方向,遇到阻礙,退一步想,接受發生的事情,找朋友一起解決,失敗及成功都是人生的歷程。
時尚系二年級黃廷焯同學提問:「為什麼Sven設計師會對No vision without people who work together的觀念如此重視?」,Sven設計師回應說,聆聽內心的聲音非常重要,因為「你的真實自我,是創意及能量的來源」;Sven認為,失敗為成功之母,不要在乎失敗,「多分享創意,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創意。」
Sven Bullaert設計師18歲時參觀西班牙畫家達利的博物館(Salvador Dali為超現實畫派領袖),為了追求設計毅然地從電機系休學,進入皇家安特衛普學院攻讀工業設計;自此改變生命的軌跡成為設計師,並於1988年榮獲比利時國王頒發的「最佳新興企業人獎」(Best Starter Award )。1997在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 Belgium)創立I AM品牌。時至今日,I AM已發展為包括袋包、服裝、童裝、童鞋、配件等產品線於歐洲、亞洲等地銷售。
|
2013 亞大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