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演講,暢談台灣未來的挑戰!

張貼者:2013年10月15日 中午12:12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3年10月15日 中午12:33 ]

2013-10-15

楊志良教授談台灣未來的挑戰,憂心台灣「新四不一沒有」,期許亞大學生能創新思考,開發「腦內啡」,迎向陽光利他人生!。

 

圖說:亞大講座教授、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演講,暢談台灣未來的挑戰

「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楊志良今(15日)在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以「台灣未來的挑戰」為題演講,他對台灣人「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覺得沒有前景」的灰色思想表示憂心,更期許亞大年輕學子能宏觀思考,透過現今各種社會問題剖析真相,創新思考解決方法,互助、互信、互利,迎向陽光、健康、快樂人生!

 

楊教授在演講中提到,我們在幫助他人或作出使別人有益的事時,如讓座給老人、小孩、捐款給弱勢族群,心中產生的莫名快樂及感動,不是教育塑成,而是天性使然、人類DNA物競天擇的結果,是腦內產生的「腦內啡」造成,這讓我們身體健康,比運動還有效!多多幫助他人,做利他的事,就是在幫助自己,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通識教育中心林益昇主任說,楊講座教授擔任過台大公衛所所長、衛生署長等要職,但聊到他最喜歡做的事還是當老師,教育年輕的學子,每看到學生有所成就,對社會作出貢獻時,就會感到特別的快樂。

 

圖說:楊志良教授對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的「台灣新四不一沒有」現象,深感憂心

楊志良教授感嘆台灣生病了,最近發生了多起年輕父母因為生活無著,以偷竊行為,餵飽自己孩子的事件;久病厭世、弱勢家庭失去扶助,發生自殺、他殺事件;以及台灣人民生育意願遠比官方「低推計」還低,台灣從「生者眾,食者寡」到「生者寡,食者眾」,現在台灣面臨此類社會問題,將是大家未來、甚至於是現在要面對的衝擊與挑戰。

 

楊志良教授說,他曾向馬英九總統建議,不要老是喊要拚經濟,因為經濟發展,只是台灣幸福指數之一,也是先進國家發展的目標中一項而已;事實上,發展經濟是手段,不是目標;如果沒有目標,只拚經濟,每每造成環境、生態、公義的嚴重損害;我們追求應該是健康快樂:經濟健康、環境健康、身體健康、職場健康、精神健康、社會健康、政治健康。

 

保健營養生計學系碩一學生吳政宗提問,年青人不婚、不生比例增高,使生育率下降,人口嚴重負成長,未來青壯年負擔將相當沉重,我們該怎麼辦?楊志良教授回應與會學生提問指出,看似毫無希望的未來,不如設法接受挑戰,共同努力為台灣的美好奮力一搏,扭轉此一現象,讓「四不一沒有」轉變為「願意婚、喜悅生、安心養、快樂活、有前景」的台灣大願景! 

 

 

圖說:楊志良教授說,看似毫無希望的未來,不如設法接受挑戰,共同努力為台灣的美好奮力一搏,扭轉此一現象,讓「四不一沒有」轉變為「願意婚、喜悅生、安心養、快樂活、有前景」的台灣大願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