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陸生以「我在台灣讀大學」投書無鍚日報!

張貼者:2013年9月11日 上午11:11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3年9月11日 上午11:11 ]

亞洲大學陸生鄭重同學,暑假以「我在台灣讀大學」為題投書無鍚日報,強調台灣社會的誠信、禮貌,令他印象深刻。

 

圖說:亞洲大學陸生鄭重同學,手持「無鍚日報」,指出投書內容「我在台灣讀大學」。

來自大陸江蘇省、就讀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光電與通訊學系三年級學生鄭重,暑假返回大陸,受邀以「我在台灣讀大學」為題,投稿無錫日報太湖週刊海外版,於8月25日刊出,受到矚目;鄭重同學說,他到臺灣求學已經2年,有所驚喜、有所感悟,臺灣社會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誠信」與「禮貌」,臺灣真正的魅力不是高樓大廈,不是奇觀異景,而是那一座座城市間的、一條條巷子里的濃濃人情味。

 

以下是鄭重同學在無鍚日報太湖週刊海外版刊出文章內容:







「2011年的夏天,我有幸成為了第一屆赴台就讀本科學位的大陸學生。在踏上那片熱土之前,臺灣對我而言是陌生而又熟悉的,從長輩那聽說臺灣,從電視裡看見臺灣。最後終於有機會登上那座寶島,親身體驗臺灣。

 

學校

 

既然是身為學生,那學校對我的感覺自然是最強烈的。相比內地的大學,臺灣的學校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更加淡雅而富有內涵。說他淡雅,實際上是指臺灣的大學校門普遍比較「簡樸」,就拿島內第一學府「台大」來說,其正門也不過是一個破舊的門衛室和左右各一扇的鐵門,要不是寫著「國立臺灣大學」那幾個字,剛剛來的人一定不會相信那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台大」。但也就是那那樣的門裡面,誕生了多少學者、政要、明星,不計其數。

 

質樸的外表下蘊涵的巨大的潛力,抹去喧囂的校園給了學生探索未來的寧靜,所謂大學,要的不就是這種感覺嗎?當然,即使如此,大學也不取消品德教育。我所在的亞洲大學就將「服學」作為畢業門檻之一,所謂服學,即服務與學習,是通過在學校做志工勞動時間來達到學校要求的標準,同時通過勞動來培養志工精神。一開始我對這種志工勞動表示不解甚至有些厭惡,但是聽過一次臺灣民間慈善團體「慈濟社」的演講後,親眼看見「慈濟社」的一位會員通過志工勞動,洗心革面,從過去的黑道堂主改邪歸正,走上了正途,於是也對學校的服學教育理解並歡迎。

 

在臺灣,我發現大學的老師不是一般印象中只會在上課時出現一下的「神秘人物」,而是在課後可以歡快交談,有求必應的長輩。師生關係不再那麼隔閡,變得更像是朋友。彼此信賴,傾心交談。我不否認在政治方面老師或許有「藍綠」之分,但他們的絕大多數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對於我這樣來自大陸的學生也是一視同仁,甚至有時會特別照顧。一些讓人感動的話我難以忘懷:當提到畢業後的方向時,老師教育我們「你們畢業以後會成為各行各業人才,一定要回到大陸,不然大陸怎麼發展」;介紹的到神秘的中醫時,老師又感慨「西方人是很怕中國人的,現在光一個大陸就那麼厲害,西方人是最不願意看到兩岸中國人和平團結的」。

 

「臺灣的學生很會玩!」,這句話我從不少人口中聽見。親眼見證後的確發現學校課餘的社團活動相當精彩,臺灣學生參與的熱情讓人吃驚。在同學揮灑激情,展現才藝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背後默默付出的社團幹部,他們不是專門聘請過來的工作人員,而是在同一個校園的學長姐。犧牲自己的課餘時間,為學弟妹服務,沒有怨言,分工明確,為著別人的歡笑付出自己的汗水。就這樣一屆一屆,學長畢業,學弟接替,一年一年,周而復始地傳遞與繼承。優秀的品質就這樣不斷被保留下來了。

 

社會

 

提到臺灣社會,最讓我印象的是「誠信」與「禮貌」兩個詞。曾有人自信地對我說在臺灣不會怕迷路。臺灣人是善良熱心的,向他們問路時他不光光會熱心給你指路,有時還會親自給你帶路。路上有老人跌倒自然會有人去扶,沒有猶豫。究其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以誠相待。在台中,公車8公里內免費;在臺北,任何貧困家庭的孩子在肚子餓時都可以憑證件向超市領取80新臺幣以內的便當;這些讓人吃驚的公關福利之所以能實施,我想這與這個社會的誠信密不可分。政府自信當地百姓不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做有悖公共道德的事。我在學校餐廳吃飯時,也會遇到錢包沒帶的情況,而老闆娘卻客氣地說下次來再付。這份彼此間的信任讓我驚訝,或許誠信在臺灣早已不是一種品質,而成為了一種習慣。

 

中華文明中的「禮儀之邦」四個字在臺灣有很好的體現。餐廳,超市等消費場所結帳時服務員與顧客彼此道謝的場景讓我記憶猶新。一次我去超市兌換零錢,明明是我無償勞駕服務員,結果他把錢遞給我時還首先給我道謝,我頓時覺得不好意思,連忙回禮致謝;同學聚餐,彼此也是先為對方先拿餐具,給他人先倒飲料。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彼此間的禮貌是相當不錯的。

 

在城市建設方面,臺灣基礎設施雖然不錯,但無論速度還是規模都是遠遠不及大陸的,但這只是單單在硬體建設方面。整個社會的軟實力大陸還是與臺灣有一定差距,同為炎黃子孫,為何在道德品質方面會有如此差別,這值得我們反思。衡量一個城市,一個社會的發展水準的標準難道僅僅是所謂的現代化,所謂的GDP增速,所謂的世界第一高樓,世界第一大橋?我想這是不完整的。省視當下,在大陸的我們失去了多少老祖宗流下的優良傳統;放眼未來,我們又創造了多少能驕傲的留給後輩傳承的優秀品質?物質財富日益膨脹的我們又何時會關心精神財富的日益縮水?當我們的後輩提起道德與品格時我們是身先士卒的榜樣還是低頭不語的沉默?責任在你我,臺灣在這方面是個不錯的榜樣。在接下來的日子,我依然懷著熱情與期待,迎接其他精彩的到來。」

圖說:鄭重同學刊登在無錫日報海外版副刊全版新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