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4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黃富世隊長到亞洲大學演講,以5S與永續發展,分享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經驗。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霧峰清潔隊長黃富世10月3日到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演講,分享其在清潔隊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經驗,他勉勵亞大同學,以做一個「行為有品德、生活有品味、工作有品質」的現代青年自我期許,不只是專注學習,更要在生活中養成習慣,主動參與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讓我們的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能併存和永續經營。
亞洲大學學務處3日晚間邀請黃富世隊長以「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5S與永續發展」為題演講,吸引300多位住在感恩、惜福、登峰、築夢四大學苑的住宿學生到場聆聽,會中並辦理有獎徵答;有關資源回收工作,黃隊長說:「5S與永續發展,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參考憑據!」;所謂5S就是整理(Structurise)、整頓(Systemise)、清潔(Sanitise)、清掃(Standardise)、教養(Self discipline)5項行為,這5項行為人人可以做到,重要的是要主動參與、養成習慣。做到了,除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更能使你的環境品質提升,「環境改善了,生活也會品味!」
「生活中,對物品要有定位管理的概念!」黃富世隊長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環境清掃、整頓好,將物品區分兩類,一類為場所內必需物品,另一類為場所內不需要的物品。將要與不要的物品分開,再依使用頻率區分儲藏位置,不要的物品資源回收。把必要用的物品井然有序的放置在容易取得的位置必須做到固定擺置位置、擺放方式及清楚的標示。需要的物品要能很快的拿到,不需要尋找,用後放回原處,達到安全、高效率、高效能。並綠美化之,形成明亮的、賞心悅目的環境,使人心情舒暢、提高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黃隊長說,如能將整理、整頓、清掃3樣工作徹底實施,維持上述清掃的效果,將環境中的灰塵、污漬清除乾淨(室內及室外)藉助經常打掃,應用五官(看聞聽摸)來察覺週遭環境(物品、工具、材料)是否乾淨,如此可以建立有品味的家園。大台中地區至102年1月臺中市資源回收率已達44.78%,應該可以再提升。
生科系張珮甄同學認為,我們的資源回收教育還有進步的空間。亞洲大學心理系劉政榮同學聽完演講後表示,即使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只要確實做好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也可以發揮出極大的功效;「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做就對了!」
|
2013 亞大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