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 邀請東海大學社會系講座教授、逢甲大學副董事長高承恕教授主講「新世代的困境與機會」。
大學教育不只是使學生學習到處理現在問題的能力;更是要教授處理未來問題且能化困境為機會的能力。是故,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人文社會學院「人文社會思潮」講座,6月18日邀請東海大學社會系講座教授,也是逢甲大學副董事長高承恕教授蒞校主講「新世代的困境與機會」。
演講在柯副校長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的引言後開始;柯副校長指出大學時候在台大修習葉啟政教授的社會學,那時代葉啟政教授、楊國樞教授、翟海源教授,以及北「葉」南「高」的高承恕教授等,均是具有濃厚社會關懷的知識份子;透過自己的田野調查結果觀察出行為與社會問題,並進一步參與與改變,帶動社會的進步。往後也影響柯副校長投入與熱愛研究新知、傳播新知、應用新知影響社會的工作,以及做為一位的大學教授應有的使命感。由於高教授一直關切社會脈動,對台灣的社經發展長提出其敏銳觀察與其建言,柯副校長稱許高教授為實踐型的知識分子。
高教授認為大學生應具備宏觀能力,他以不斷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來闡述他對未來世界大趨勢的觀察;特別是習近平接掌中國後的大趨勢。高教授以一片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訪美,歐巴馬總統在南加州莊園接待他,而且無翻譯官在旁的圖片,做為起頭,說明近年來中美關係的密切、中國大陸領導人在英語能力上的成長以及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等。
接著,高教授論述資本主義的核心是「債」,而債務如雪球怎麼辦?歐美等先進國家遠超過其GDP;美國總債務高達14兆多;此外,家庭債務也是同樣情形,然而,中國大陸的國債卻相對地低。台灣目前也面對債務問題;也因此,高教授反對十二年國教;他認為高中職受教機會已經很普及,目前重要的是改善偏遠與弱勢學生的教育資源,而非十二年國教;並且,十二年國教將衝擊與降低高等教育的資源,因而影響高等教育品質。
之後,高教授再以中國向巴西購買黃豆的短片來說明,中國大陸的消費如何影響巴西與全球黃豆的價格;不再透過美國用美金購買而直接使用人民幣交易的趨勢,也影響到全球貨幣的變化。因此,可看到全球權力逐漸的形成中國、美國雙核心趨勢。高教授再以「China inside out」短片說明西方觀察中國的變化;中國正不斷用美國也許不想做的事去發揮國際影響力,例如:中國貸款20億美元給非洲安哥拉,協助安哥拉的建設;大量中國人到安哥拉建設;並且,安哥拉以石油給中國來還債。
最後,高教授期許亞洲大學的學生要學好英文關心時事,並培養宏觀的思考,孕育能面對未來變化環境,具有能因應變化且找到機會的能力。其中,面對未來,我們必須了解全球的改變與中國崛起的影響力。
|
2013 亞大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