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清華大學全球事務長王偉中教授,到亞洲大學演講,強調全球化是個趨勢,需要大家動起來。
為提升國際化業務,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7月19日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王偉中教授演講,王教授說:「全球化是個趨勢,需要大家動起來!」,清華大學在全球化做了許多努力,如建立雙聯學位合作計畫、建立雙聯學位合作計畫、定期舉辦雙邊學術研討會、雙邊研究計畫合作、交換生計畫、學術互訪、參加國際教育展、設立印度臺灣教育中心(India Taiwan Education Centre-India-TEC)等。
亞大校長蔡進發介紹說,王教授曾擔任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執行長、行政院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處長、經濟部顧問等,不僅國際化程度做得好,研究、產學領域也有聲有色;王偉中教授目前是清大國際事務處全球事務處全球事務長,研究專長是實驗力學、光學量測、破裂力學、熱應力,並致力於國際學術合作。
王偉中教授以「大學的全球化-以國立清華大學為例」為題演講,他指出,清華創校之初即重視國際化,2008年8月1日成立國際事務處(改名為全球事務處),聯合新竹科學園區,強化與全球頂尖大學、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並充份運用政府及民間資源,選送本校優秀學生赴全球各區域進修,開拓全球視野,提升校園全球化程度。在組織運作方面,進用優秀人力,充份使用資訊科技,並在全球重點地區設置前進基地,發揮全球影響力。
王教授舉例說,清大全力支持學生國際化,今年投入1600萬,補助75位學生赴海外進修,並利用國科會6000萬元補助,鼓勵1200位學生赴姊妹校進行短、中、長期進修。又如建立雙聯學位合作計畫部分,清大與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oping University)、法國"n+i" 理工學院聯盟("n+i" Network of Engineering Institutes)、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等合作,學生可赴上述學校進行1-2年的研究。
至於雙邊學術研討會部分,清大定期與日本京都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大阪大學、韓國浦項大學及台印等國際學校辦理雙邊學術研討會。近2年並獲國科會「協議專案型國合計畫」、「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補助,與英、法、俄等國進行雙邊合作計畫。
王教授指出,清大也鼓勵交換學生,如清大每年送75位學生至國際姊妹校當交換生。自學生入校起即積極宣導該計畫,鼓勵學生培養外語能力,及早為交換生計畫作準備,最近即有有2位學生赴印度進修,自費學習印度文,還有學生遠赴以色列擔任交換生。
清華大學2004年外籍生為107名,2012年為271名,漲幅不大,不過,王教授強調,招收國際學生應以質為重,因為外籍生照應能量大於本地生,校方也需有配套措施。同時,校際學術簽約也要有意義、有執行力,更應不卑不亢,不合理的要求寧願放棄。同時,學校參與教育展的目的不單只是招生,應積極與當地學校交誼,拜訪姊妹校,藉以與合作學校保持熱絡,並學習對方治校與管理之道。
為求加速台灣國際化速度,王教授建議教育部應鬆綁,提供大學教育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印度每年約有50萬名學生出國深造,踏入台灣教育界僅約400人,印度國際生市場廣大,亞大也能積極招收印度籍學生,吸收世界頂尖人才。 |
2013 亞大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