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生物科技研討會在亞大登場!

張貼者:2013年6月11日 凌晨12:38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3年6月26日 晚上8:28 ]

2013-03-11

第六屆亞洲大學暨中國醫大學生物科技研討會,中央研究院陳鈴津、周家復博士專題演講,分享生物科技新知。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博士,以「奈米分子阱及分子霸於生物檢測上的應用」為題演講。

圖說: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博士,以「奈米分子阱及分子霸於生物檢測上的應用」為題演講。

第六屆亞洲大學暨中國醫大學生物科技研討會,今(11日)天在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登場。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暨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鈴津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家復博士蒞會演講,兩位生技研究專家分別講述「新穎抗癌免疫療法─關鍵就在那顆醣」、「奈米分子阱及分子霸於生物檢測上的應用」等主題,分享生物科技的新知識及研究趨向。

 

亞洲大學11日上午9時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六屆亞洲大學暨中國醫大學生物科技研討會」,由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中國醫藥大學教務長鍾景光主持。蔡進發校長說,亞大與中醫大是兄弟校,並結盟為中亞聯大,藉由互惠、互利的合作,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做為學術交流及產學合作強而有力的後盾,兩校共同舉辦生物科技研討會,就是很好的例子,對提升亞大學術研究量有很大助益。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暨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鈴津博士,以「新穎抗癌免疫療法─關鍵就在那顆醣」為題演講。

圖說: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暨基因體中心副主任陳鈴津博士,以「新穎抗癌免疫療法─關鍵就在那顆醣」為題演講。

陳鈴津博士以「新穎抗癌免疫療法─關鍵就在那顆醣」為題演講,她是首次次以醣脂GD2做為癌症標靶製出人體的抗體,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的專家,利用刺激自然殺手T細胞反應的醣脂質,做為抗癌藥劑或是應用於癌症疫苗為佐劑。她說,據她多年研究經驗,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防禦外界異物,尤其是病原菌感染的最重要系統,以病原菌為疫苗,可使我們免於病原菌的威脅。因此,她以合成的關鍵醣類做抗癌疫苗,針對醣質-GloboH、Gb5為抗原,研究治療上皮細胞癌,例如乳癌、肺癌、卵巢癌或胰腺癌等。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系范宗宸主任提問,陳教授主要是以純物質做為癌症病理的機制研究,亞大老師研究不少天然萃取物,也有治癌的功效,陳教授在這一部分是否也有研究?陳教授回答說,天然萃取物成分複雜,目前還沒有銜接至此部分,若能和周博士的奈米分子阱的醣分子檢測技術結合,可能會有較快的進展。

 

周家復博士以「奈米分子阱及分子壩於生物檢測上的應用」為題演講說,一般具生物活性分子在檢體中含量極為稀少,如疾病相關的蛋白質分子,在早期數量非常稀少,如果能早期發現與快速檢測,則可提高疾病的治癒率;若以奈米壓印方式封裝成為生物晶片,利用「奈米分子壩」效應,即可快速聚集蛋白質分子,可以判斷出像是癌症,心血管疾病,流感等蛋白質分子,達到疾病的快速篩檢,這項技術已申請專利。

 

中國醫藥大學教務長鍾景光(右)贈送禮品及感謝函給中央研究院陳鈴津博士。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教務長鍾景光(右)贈送禮品及感謝函給中央研究院陳鈴津博士。

此次研討會,還邀請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傑出教師鄭如茜、張清堯、黃晉修及陳柏源博士等多位生技研究專家共襄盛舉,進行專題演講。

 

此外,亞洲大學保健營養生技學系、生物科技學系及中國醫藥大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生物科技學系等2校4學系的師生發表口頭論文及壁報共計76篇,並在現場陳列論文海報展示,希望藉由兩校合辦的研討會,激發師生間的研發能量、表達及創新能力。下午的議程也安排學生口頭論文、看板論文競賽與展示,最後口頭論文得獎者特優獎是平家鳳同學、優等獎是蕭詠庭與亞洲大學Nomintuya Ganbold兩位同學。

 

亞大校長蔡進發介紹說,陳鈴津博士是台灣醫學家,她的學術專長橫跨小兒醫學、免疫學、血液學、腫瘤學及醣生物學等領域,近年來陳鈴津教授致力於小兒癌症的新穎療法;近年來,她更領導美國多個全國性合作的臨床試驗,研究成果豐碩;周家復博士是生物物理、生醫光電、奈米生技、微奈米流體及液晶物理的專家,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致力於「奈米分子霸」的研究,此研究對於加強癌症早期診斷及治療有莫大的助益,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申請美國及台灣專利。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展出看板。

圖說: 亞洲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展出看板。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