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亞洲大學邀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的林沛瑩設計師演講,分享運用科學觀點創造藝術與設計的新契機。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創意設計學院繼暑期「TOP FUTURE 心設計新生國際設計工作營」之後,持續以「TOP FUTURE」為題,10月16日邀請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的互動設計師暨科學藝術設計師林沛瑩主講「藝術,科學,設計」,希望藉由原本陌生的科學理工領域,帶領學生認識不一樣的設計視野。
創意設計學院副院長林盛宏指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互動設計研究所(Royal College of Art, MA Design Interactions)畢業的林沛瑩設計師,在台灣是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系,赴英國攻讀設計,將科學專長與藝術熱情結合,探討兩者關聯性,並將科學研究成果藉由設計與藝術角度呈現在眾人眼前。
林沛瑩設計師演講時,分享如何運用科學觀點創造藝術與設計的新契機,吸引創意設計學院與資訊學院同學百餘人,會中並提及全球前衛藝術家與設計師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傑出案例,比如運用生物培植創造環保可分解的無縫衣料材質、以及用情侶兩人的幹細胞培養出骨骼,製成具有紀念意義的對戒等精采案例,鼓勵同學勇敢探索未知領域。
林沛瑩設計師說,生物藝術是人類的藝術實踐,現場組織,細菌,生物體和生命過程的工作。用科學的過程,如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組織培養,克隆等技術)實驗室,畫廊,藝術家工作室作品。生物藝術的範圍,被認為是由一些藝術家被嚴格限制“生活形式”,而其他的藝術家將包括藝術,它使用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研究的意象,或要求解決爭議或造成盲點非常生命科學的字符。
主辦的商設系朱以恬老師說,設計本指一種運用創意思考解決問題的溝通模式,期盼本演講能給予學生更多靈感、思考更長遠的未來發展。此次安排新銳設計師演講,期盼學生透過演講內容擁有更多元的思維領域,將創意泉源帶入就業後的創意市場。
「設計是很遼闊的,需要跟其他領域的專家合作創造更多可能性!」商設系學生程育琪指出,此次安排系列演講,設計是指運用創意思考解決問題的溝通模式,期盼演講能給予學生更多靈感、思考更長遠的未來發展。設計是很遼闊的,需要跟其他領域的專家合作創造更多可能性。
商設系陳明暉同學指出,有許多精采有趣的設計想法是我們從來不曾想到的,但這些前瞻性的探索為我們提供更多反思的批判觀點。
|
2013 亞大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