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邱若龍蒞校演講!

張貼者:2013年7月22日 晚上10:50ASIA Asiau   [ 已更新 2013年7月22日 晚上10:52 ]

2012-05-24

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家邱若龍演講,強調賽德克巴萊影片,是從賽德克族人根深柢固的信仰,思考霧社事件的發生。

 

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家邱若龍蒞校演講。

圖說: 賽德克巴萊美術指導.漫畫家邱若龍蒞校演講。

「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國片美術指導的漫畫家邱若龍,今(24日)天擔任臺中學.文創新視界講座(Asia University, Taiwan),他以「海角七到賽德克巴萊的文創美學」為題演講,邱若龍強調,不管後來的人如何看待霧社事件,他和魏德聖導演是用賽德克族人的族語述說,並從賽德克族人根深柢固的信仰(GAYA),及生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價值,去思考這個歷史的發生。

 

曾擔任公共電視連戲劇《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美術指導的漫畫家邱若龍,揹著個黑色大書包,穿著T恤、趿雙夾腳拖鞋上台演講,談起《霧社事件》卻一本正經,他說,1985年到1990年,他花了5年的時間,以紮實的田野調查,一筆一筆勾勒出「霧社事件」如此嚴肅複雜的事件,讓賽德克人民族精神「接近事實」。

 

邱若龍說,當時《霧社事件》漫畫的出版,也挑戰台灣漫畫界的日本味,《霧社事件》漫畫先後有5個版本;由於現代的日本人,大部分不知道在台灣有所謂的(霧社事件),因此,他的《霧社事件》漫畫本在日本出版,只有日本左派出版社敢出版,一般出版社都不敢出版這種漫畫書。

 

在繪畫《霧社事件》之前,從小愛畫漫畫的邱若龍,高中畢業那一年夏天,他無聊得發慌,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到霧社山區,交上了當地賽德克族的朋友。邱若龍說,那時只是覺得那裡好玩,大家談的都是打獵、烤肉的事,後來他一有空就往那裡跑,一待就是好幾個月,只是單純的欣賞他們的生活方式,逐漸才接觸到霧社事件的資訊。

 

漫畫家邱若龍演講,強調賽德克巴萊影片是從賽德克族人的信仰,思考霧社事件的發生。

圖說:漫畫家邱若龍演講,強調賽德克巴萊影片是從賽德克族人的信仰,思考霧社事件的發生。

邱若龍開始動筆畫出霧社事件的片段漫畫,常會把賽德克族人畫成大頭小身的漫畫模樣。有一次邱若龍把作品拿給部落裡長老看,長老嚴正的告訴他:「你畫的一點都不像!」,要畫,就要好好的畫,如莫那.魯道頭目人很高,仰看他,頭就看起來很小,莫那.魯道又怎麼會是大頭小身,才讓他虛心地細細描繪,投入長期的田野調查。

 

《霧社事件》漫畫完成後,邱若龍拿起攝影機,開始拍攝紀錄片《Gaya》,期望以賽德克族的角度出發,完整詮釋整個族群為維護祖先流傳下來的Gaya(祖訓)所拚死一戰的勇氣,是國內第一部族語發音紀錄片,當時年輕的魏德聖導演自願擔任志工,跟在邱若龍的旁邊,擔任實習拍攝、收音等工作,衍生了日後魏德聖導演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動機,並聲稱日後要用兩億元拍攝「賽德克巴萊」影片。

 

邱若龍強調,根據他的田野調查,賽德克族人認為男的要出草,獵了人頭,女的會織布,然而在臉上紋面,死後走過「彩虹橋」,就能去見祖先,跟祖先對話,由於日治時代的日本人禁止賽德克族人紋面,不成為「真正的人」(即賽德克巴萊),才決定不惜一戰。

 

此外,「塞德克巴萊」在林口片廠,位於林口太平嶺,因為擁有與霧社一樣的山稜線,魏德聖導演耗資8000萬元,邀請日本美術專家來台搭蓋許多仿製日式街道的老建物,其精緻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連郵便局的登記本,醫務所的病歷表,裏面都有記載人名及資料,牆壁木窗都有作舊化水漬處理,誕生了林口霧社街,邱若龍說:「可惜電影拍完了,後來塞德克巴萊林口片廠也拆除了!」

 

1930年,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人聯合起來,為「尊嚴」而戰。1930年的10月,日治時期的霧社地區,莫那‧魯道開始聯合賽德克族各部落一同抗日,最後聯合了六個部落,四百多位壯丁,在十月二十七日的聯合運動會上發動最大規模的起事。參與起義的族人開始兵分多路消滅各地日警駐在所,及霧社地區的日本人,是有計畫性的大規模抗日行動。

 

漫畫家邱若龍所繪製的漫畫《霧社事件》。

圖說:漫畫家邱若龍所繪製的漫畫《霧社事件》。

邱若龍的《霧社事件》漫畫,一共有5個版本。

圖說:邱若龍的《霧社事件》漫畫,一共有5個版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