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1 研究團隊今遷入辦公,是國內大學第一座的菇類環控栽培溫室,將成為辦學特色之一。
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 Taiwan)健康學院菇類研究中心已闢建完成,今(1日)天遷入辦公,下學期開學後,即掛牌運作;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說,這是國內各大專院校中第一座菇類環控栽培溫室,也是首次結合菇類生產、功能及產品開發最為完整的研究團隊,預期未來將成為亞洲大學辦學特色之一。
亞洲大學斥資700多萬元,寒假期間將資訊大樓H316、H317室改建、規劃100坪的菇類研究空間,包括菇類環控栽培研究室、實驗室、冷藏室、接種室及辦公室,分別購置菇類梯度生長箱、菇類機能性成份分析等精密儀器;健康學院今天中午辦理簡單祭拜、吃湯圓等儀式,林俊義院長宣布亞洲大學成立菇類研究中心。
林俊義院長受訪說,台灣菇類栽培,集中在台中縣、南投縣,過去多以食用菇類栽培為主,近來因發現菇類成分中,含有大量多糖體及三帖類及其他提高免疫的物質,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也相繼投入相關研究,並研發抗癌藥物。台灣菇類(保健或藥用)研究,因缺乏子實體的生產技術,多集中在菌絲體的生產及發酵為主,並分散各醫藥大學研究部門中。
亞洲大學菇類研究中心,由林俊義院長兼任主任,設有菇類育種及栽培研究室、生理活性分析研究室及產品開發研究室三個研究室;未來將以具保健或藥用菇類的子實體為研究對象,並以舞菇、牛樟菇、紫丁香菇、北冬蟲夏草、銀耳及其他新興菇類為主,以建構其栽培生產體系,分析其藥用、保健或美容的活性,進而開發其產品,以供量產。
林俊義院長強調,菇類研究中心開始運作後,有關菇類栽培生產體系將與台灣省農業試驗所策略聯盟,功能活性研究則與中國大學合作;再運用校外研究資源(如逐年申請國科會、農委會研究計畫),結合食用菇類的栽培、生理活性分析、保健營養食品開發及醫學功能性的研究,成為全方位的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
林俊義院長說,菇類在台灣產值约100億元,其中食用菇佔約70億元,以香菇、鮑魚菇、金針菇及杏鮑菇為主,另一具潛力的是保健及藥用菇類產值約30億元,以靈芝、牛樟菇及冬蟲夏草為主,並且是中醫常用的中草藥,由於菇類味美甘甜,又具保健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
|
2010 亞大新聞 >